热点专题
 

上海交大首届国学班太极讲座实录

寿关顺 2011-3-4 14:30:24

  各位先生、女士,各位同道,大家好。今天承 蒙宋老师雅意,为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可以和大家分享我多年来研究练习太极拳的少许心得体悟,令我十分感激,因几十年来的研究探索,我深感太极拳及太极文化是民族瑰宝,是真正能使人在轻松娱乐地锻炼中最快恢复精力的方法,方式简单而效果显著,是目前最适合脑力工作者的健身选择。 

   想来各位对太极拳并不陌生,因多年来通过国家推广五大流派的太极拳以来,在世界各国,尤其日本、欧美等国家风行,受到各界人士欢迎,凡是希望获取健康维持工作精力的人们多喜爱练习,国外医疗保健机构也专门对太极拳进行研究,证实其在抗衰老方面有独到之处。

   然而,虽然太极拳锻炼效果明确,形式、动作简单,也不需要占用过多的时间和场地,但是却不同于健身操一类的运动只是运动身体四肢,太极拳有特定的法则,了解太极拳的原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才能立竿见影,消耗极少的时间却增长出更多的精力,再投入工作中必定事半功倍。

   太极拳是国术,既然是国术,必然基于国学而产生,太极拳名为太极,名称来源于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用西方哲学的话就说: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统一就是易经说的太极,是阴阳的动态平衡状态。它被古人认为是世间万物的根本规律,所以从易经的观点看人身体的健康问题,就是人的生理要达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就能健康,就是太极的状态。今天来此之前,我了解到我们国学会馆很多朋友对国学是很有研究的,说到易经,是我国文化的根源,也是太极拳的根源《易经.系辞下》说: 古者包牺氏之王者天下也 , 仰则观象于天 , 俯则观法于地 ,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 近取诸身 , 远取诸物 , 于是始作八卦 , 以通神明之。其中 近取诸身 说明伏羲通过观察世间万物创造易经八卦,同时也要通过对自身的生理结构、运动功能来认识阴阳变化的规律,并且反过来运用易经的方法来创造出特别的方法来维护身体健康,举例而言《易经》说 乾为首 , 坤为腹 , 震为足 , 巽为股 , 坎为耳 , 离为目 , 艮为手 , 兑为口,其中在易经中乾坤分别指为天地,说乾为天,因为古人发现世界万物的生长发展都受到天文气象的影响,认为是世界运转的主宰;而坤为地,大地是承载培育一切的基础,粮食、草木、矿藏都出土地之中而来。对应在人体为头和腹,表示人的头脑是人身的主宰,人的一切行为必须是头脑领导,所以人的脑力必须健壮,而后作事业能够成功,坤为腹表示人的生命要维持,在生理上,必定有赖于人的消化吸收,所以腹部的脾胃一定能够承载消化食物,营养吸收功能好,人体体格健康,才可以配合头脑去行动,古人既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则能发明出相应的方法,今天我们太极拳中的锻炼要领,针对头脑精力恢复的“虚领顶劲”和加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气沉丹田”就是来源于易经的法则。 

   那么古人创造出这套理论方法来追求健康长寿,实际效果怎样呢?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开篇就讲到: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说明当时人的寿命多能达到百岁,而且生理功能不衰竭、身体活动没有障碍。下文有讲到: 上古有真人者 , 提挈天地 , 把握阴阳 , 呼吸精气 , 独立守神 , 肌肉若一 , 故能寿敝天地 , 无有终时 , 此其道生 。这里就讲到在按照阴阳太极变化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呼吸、肌肉锻炼的方法使身心浑然一体,就可以长生不衰。我们看到这个以太极为指导的长寿保健方法在古代取得非常惊人的成果。 

   到了老子写道德经,老子作为道家创始人,深通阴阳变化的道理,对于人生修炼、养生保健在《道德经》也多次提及,其中:抟气至柔,能婴儿乎。专一于呼吸达到深细匀长的境地,能够恢复到婴儿的状态,而婴儿的状态老子认为是最完美的状态,老子为什么认为婴儿是完美的健康状态的典范,因为我们可以观察到,西方医学现在也证实婴儿、或者说在母体内的胎儿,他的内脏功能没有受到外界的刺激和损害最好,气血调和没有疾病。而随着年龄增长,后天的生活影响,人体就开始受损到老年就衰败了,所以老子反其道而言,健康就是返老还童的过程。婴儿的状态是典型的阴阳平衡,是一个完满的太极,没有偏颇。思想上没有顾虑,精神不过于亢奋也不过于抑郁,身体上肌肉骨骼充实,关节柔和,体内血管没有硬化阻塞,血液可以供应到任何地方,五脏六腑同时得到营养,没有偏阴偏阳的病态。而随年龄增长,凡事都会顾虑,精神情绪首先失去平衡,或者偏于得意或者偏于失意,身体上,饮食休息不平衡造成内脏损伤,不是消化能力过弱成为胃炎,就是消化能力消耗过多造成糖尿病。长期工作维持一个身体姿势使肌肉关节受力偏差,身体有的地方萎缩有的地方劳损,导致关节只能屈不能伸,都是阴阳偏颇。老子从婴儿的身上看到健康的实质就是恢复原本的生理功能,所以在道德经上说: 夫物芸芸 , 各归其根 , 归根曰静 , 静曰复命 , 复命曰常 , 知常曰明。归根复命就是回到人的本位上,而修养方法就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讲阴阳调和到动态平衡,太极的状态。 

   所以从以上所讲:太极拳理论发源于易经,在黄帝时期验证其能保健长寿,在道家形成了具体的修炼方式,途经是抗衰老恢复年轻的生理状态。 

   几千年来,因为太极拳特别的理论和实践方式,它主要在宗教人士之间传播,一直到清代光绪时代才由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传入皇宫,由于太极拳的保健功能显著,深为当时王公贝勒喜爱,因在晚清前后,清王族已经不再练习骑马射箭,多数养尊处优,很多患有富贵病,也不能从事强度过大的体力运动,所以太极拳以其柔和优雅而快速恢复身体健康的优势迅速在当时贵族中流行起来。同时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也十分喜爱太极拳,不仅因为它能维持健康,而且太极拳的原理与易经、儒道的学问相同,不同于其他拳术和运动方式,知识分子颇爱玩味其道理。 

   乃至到了现代,太极拳更为高层人士喜爱,解放后国家领导人曾将一些通达太极拳的国术大师请进中南海教习太极拳。 1978 年邓小平亲自为题字:太极拳好。想必在十年动乱时期,其凭借太极拳的锻炼一直保持了身心健康。去年太极拳又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这门艺术在国际上也开始被各民族认同,同时也可以了解,社会进步,人类的身体未必完全趋向于健康,当代各种富贵病,如同高血压、高血脂、胃病、失眠等也十分广泛,太极拳也是应运而兴的,因为它真正能够解决缓解这些问题。太极拳长久以来流行于权势阶层,一方面说明其格调脱俗,另一方面也反映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同样面临新的健康问题需要解决。 

   尤其在中医看来,现代人阴虚、阳虚的病态很多。比如说心阴虚的人往往失眠、心情不安;心阳虚就表现为头晕乏力,一活动起就喘。胃阴虚就表现为糖尿病,胃阳虚就像胃炎胃痛、吐酸水等等。中医一般概括为阴虚阳虚,说明病不同,却有共同的病理,解决共同的病理,各种疾病就可以痊愈缓解,所以说到底就是阴阳失调,只要把阴阳调和到动态平衡就可以恢复健康。我们一直在说阴阳,但是总觉得阴阳是看不见摸不着,这个中医说的阴阳在人的身上是什么?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维持要依靠血液循环,供应血液的动脉和回收血液的静脉以及动静脉混合血管。通过心脏运动使血液流动,肝脏储存血液,肺为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肾脏过滤清洁血液,五脏六腑肌肉骨骼乃至皮肤都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动静脉血液变化的地方,在此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同时供应氧气和营养;静脉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带走,并在肺脏的毛细血管处再变为动脉血,如此循环往复,动静脉血液的运转正常身体就健康,任何身体器官都不会出现阴虚阳虚的病态,动脉运转就是阳,静脉就是阴,就像这样一个太极。如果一方面过多一面不足就形成阴虚阳虚成为亚健康,偏颇严重就成为疾病,比如喝酒或者饮食油腻,就会造成肝脏毛细血管的硬化损坏,就使得肝脏静脉带走代谢废物的能力减弱成为脂肪肝严重的肝硬化,肝脏静脉系统的生理功能衰退就是中医说的肝阴虚;再比如头脑内的供血供氧,如果经常失眠,使得脑细胞没有得到休息,就始终缺乏氧气,是脑的动脉系统功能下降,表现为失眠反复加重,心理不安静,记忆力也减退,就成了中医讲的阳虚。所以我们看到人体血液循环就是一个太极图,动脉是阳鱼,静脉是阴鱼,鱼眼就是毛细血管(动静脉混合血管)是阴变成阳、阳变成阴的地方,所以中医说保养五脏实际就是保养五脏内的毛细血管系统。 

   所以说人的健康就是太极的状态,是处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称为正位,偏离这个状态就是亚健康的状态,就是错位,如果完全脱离这个状态就将发生疾病,在人体表现为出血或者缺血,如同太极图中阴阳脱离,在胃部血管破损使阴阳断绝就成了胃溃疡出血。当然,其中这个错位阶段是一个关键的阶段,是阴阳动态平衡是否可以维持的转机 ,错位可以复原成正位,也可以恶化为疾病。我长久以来就以这个错位理论应用在养生保健上以及无痛正骨上,事实也证明是错位理论确实可以指导日常保健和临床医疗的。在骨伤科上也是一样的,比如人的脊椎骨是一个 S 型,是太极图的形态,阴阳平衡时没有疾病,可以前俯后仰,左右旋转,一旦发生颈椎病、腰椎病,脊椎的生理弯曲错位,就会不能前俯后仰,左右旋转。 

   因此要保持健康,通常有什么方法,无外乎通过饮食药物的调养,另外就是要用合理的健身方法锻炼。以我的经验来说,太极拳是最好的一种,经过实践我们发现: 

   太极拳动作不允许用非常大的力气,要求轻灵松软,肌肉成自然放松状态,血管通畅性更好,运动时,心脏反而作功减少,负担减轻有利于恢复心脏功能。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临床研究,显示太极拳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最好的治疗性运动。太极拳的呼吸强调是细、慢、深、长。缓慢而细长的呼吸,可以训练横膈肌,增加对于疲乏的耐受力。长年打太极拳,会减少呼吸的生理死腔,增加呼吸效应。打拳时,身体上下运动,肺部血流均匀,气体交换的效应性增加。肺部并不只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也是很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因此血流分布均匀,生理死腔减少,不但有助于呼吸的有效性,对于身体的新陈代谢,也含有一定的助益。所以说,对于经常气喘气虚的人,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复健运动。太极拳的动作,讲求的是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松肩垂肘,松胯,膝不过脚尖,重心落在涌泉,重点就是不使任一脊椎椎骨或四肢关节负荷重力,以免关节慢性受伤。而且,太极拳强调一动无有不动,全身性协调的运动,上下前后,左旋右转,每日持续性的舒展筋骨,缓和均匀的运动,对于骨胳肌肉的保健,有很大的功效。有助于平衡感的训练,而加强在日常生活上,动作的协调灵活性。太极拳能使人心态放松,除了外在的动作是暖和而轻灵之外,内在的心理也要调适到遇事不争,一切随缘的境界,太极拳有如「动态的禅」,在遇到外界的干扰及压力之下,学太极拳者的适应性较一般人为高。 

   太极拳的锻炼要领,太极拳是成型于道家修炼的一种修养方法,所以我们可以从道德经上来看看它的要领,《道德经》是说到虚其心,实其腹,损有余,补不足。根据这些道理原则就推导出太极拳的要领: 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