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把脉太极》系列报道三:大师不少 缺乏市场机制
商报记者 徐振江 王向前 2011-5-11 16:55:24
虽然门派众多,但太极的魅力挡不住。看,这位来自美国的女士学得多认真 作为中国两大功夫少林和太级的发源地,登封少林寺和温县陈家沟却“一热一冷”,前者文化产业开发风生水起,后者则显得落魄无奈。
有业内人士认为,造成少林寺和陈家沟“一热一冷”的重要原因,就是相比少林寺,陈家沟缺少一个像释永信一样的“领头人”。
“不敌”少林
太极缺个“释永信”
在“齐名不同命”的激烈讨论中,一个被称为“坎”的因素被诸多业内人士一再提及:相比少林,太极缺少一个像释永信一样的“领头人”。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指出,太极“不敌”少林,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注重少林品牌、少林文化和少林产业的保护和开发,而且措施得力。
少林寺今天的红火,跟释永信个人的作用密切相关。
1999年他正式升座,成为少林寺1500年来最年轻的方丈,10年来,少林寺每年都会抛出几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动作:为手机开光、开药局、拍电影、举办音乐大典、全球海选功夫之星、天价卖武功秘籍,还曾把中国互联网新闻宣传高峰论坛搬进藏经阁,最近,2009世界旅游小姐又来到少林寺,美女、和尚、功夫,少林寺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眼球。
一个被诸多专家承认的观点是:在以少林寺为核心的经济圈的兴起中,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提供了原动力。
商业大潮兴起时,他天才地提出“武术禅”和“佛不避世”。因此释永信提出“少林寺抓住机遇,发展文化旅游、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对来讲,陈家沟就缺少这么一个可以振臂一呼,多方响应的领军人物。”宋向清说。
领袖“缺位”
遍地都是“太极大师”
但太极并不缺大师。
记者查询到,国家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河南省共有5人上榜,其中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以少林功夫入选,而陈氏太极拳却有两位——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王西安和朱天才。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丕,曾重点培养了4个弟子: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和朱天才,这就是目前陈氏太极拳的“四大金刚”。 遗憾的是,“四大金刚”虽然名声远扬,但没有人成为“释永信”。
温县一位太极文化研究专家告诉记者,作为太极来说,龙首是“打”出来的,用武技比较,用武德比较。这种人的出现,既不是努力出来的,也不是协调出来的,而是时代产生的,现在也许还没有人在德、技、绩方面能担当太极“形象代言人”。
既然没有一个公认的大师,那么谁对外都可以称自己为“大师”, 在一些太极传人看来,现在自称太极大师的人太多了,也就让“大师”称号“泛滥”了。郑州一位太极传人称,他去四川一个太极拳馆授拳。晚上吃饭时,邀请方介绍他为太极大师,饭局上所有人为之一笑。“现在教太极拳的,哪个还不是大师?”对方讥笑说。
门派众多
太极难有“公认领袖”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太极门派众多,相互贬低对方,也是太极不能产生一个公认大师的原因。
太极拳发源于温县陈家沟村,但几经传承发展,并衍生出杨、武、吴、孙、和等多种流派。“练太极拳的人有了自己的体悟把它融入拳中,各人体悟不同,练法也就有了区别,形成了各家流派。”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范学天说。
陈家沟老村支书张蔚珍介绍说,太极拳由陈王廷创立,不断演变,分成了众多门派,其实拳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架势不一样。现在派别多,导致各派别间会有些矛盾,各家都宣传各家的好,各持己见,甚至出现相互攻击的现象,没有围绕着太极拳形成拳头。“这样不好,我在许多场合都多次公开这样说。各派应该抛弃门户之见,把小太极拳搞成大太极拳,这样才能把太极拳和陈家沟推向全世界,促进发展。”张蔚珍说。
专家建议
市场运作让大师形成合力
在记者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太极传人都承认,陈家沟是太极圣地,但是有一半以上的传人并没有去过陈家沟。而陈家沟的太极高手也离开了这里,全国闻名的“四大金刚”中,陈小旺早在1991年即前往澳大利亚定居;朱天才在新加坡;陈正雷在郑州;只有王西安尚留在陈家沟创办武校。
“虽然王西安在温县定居,在陈家沟开有武校,但他也时不时到外国去授拳。”焦作温县旅游局副局长黄小全向记者承认,各派传人流落在外,与陈家沟目前发展不景气有关系。
河南省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博士认为,太极“四大金刚”在国内的影响力并不小,而且他们对太极拳的发展也并非没有思路,只是政府没有搭建好这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他举例说,自己对太极文化情有独钟,也认识到了目前太极文化产业的困境,于是他和太极拳大师陈正雷等联合筹措,准备拍一部名为《太极之恋》的电影,其间他和陈正雷探讨多次,感觉“陈大师对于太极文化产业的开发,思路非常先进。”
“太极拳不缺领头人,而是缺乏一种能够把领头人凝聚在一起的机制。”张保盈认为,这种机制是一种市场运作机制,能够照顾各方的利益,这样在未来太极拳和陈家沟发展中,他们才能够形成合力。
培养人才
太极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师
焦作市温县旅游局副局长黄小全说,无论走到哪里,太极的根还是在陈家沟,今年焦作举行太极拳国际大赛期间,各流派传人都来到陈家沟,太极拳祖祠里有各流派创立者的碑文,这些传人当然都要拜拜流派开创人。
张保盈说,每个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根,很多太极大师也很想回陈家沟。“我有一个想法,温县在对陈家沟进行文化产业改造的时候,能不能给四大金刚和国内太极拳的大师建造一个交流的场所?能够让他们定期回来。”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认为,陈家沟要想进行太极文化产业开发,不管是找领头人也好,培养太极大师也好,说到底还是一个人才的问题——如何打造一批能够推动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分四种,”宋向清说,首先就是“领袖”,要通过自身实力的展示、专业活动、包装造势等,把“领袖”塑造出来,并能够被各方接受;第二就是要有竞技型的太极高手,比如说通过比武和竞赛,推出武术明星,向世人展示陈家沟正宗太极的神奇魅力,另外,还要有德艺双馨的太极教练,通过这些教练向世界各国太极爱好者传授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最后,还要有品牌推广和营销高手,通过这类人才,在商业领域无限放大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为太极的进一步发展积聚资金。
焦作市温县旅游局副局长黄小全告诉记者,现在政府正在动员这些传人回报家乡,他们也都有意向回来,主要是在陈家沟投资建武校,现在政府已经把陈家沟村的大部分土地都置换了,准备建设武校等太极拳产业开发。届时,温县就可以理直气壮打出口号:“学正宗太极,到温县陈家沟”。
|
|